"谁能想到,6年前被大夫说'最多活7个月'的我,现在能站在泰山顶上吹风?"说这话的魏根存,正站在泰山玉皇顶的观日峰前,裹着件深灰外套,手里攥着和袁希福院长的合影。照片里的他,脸膛红扑扑的,眼里亮堂堂的,哪像个曾被癌症"判了死刑"的人?
魏根存是国企的副高级工程师,平时最常打交道的是图纸和数据。2019年8月,他突然发起高烧,一开始以为是普通感冒,吃了半个月退烧药也不见好。8月9日,妻子硬拉着他去做了胸部CT——报告上"左肺高密度灶"几个字,像块石头砸在全家人心上。
接着,山东省胸科医院和济南肿瘤医院的检查结果陆续出来:左肺鳞癌晚期,已经转移到右肺门和纵膈。"最多7个月。"一位老专家叹着气说,"这种晚期转移的,我们见得太多了。"魏根存听了没吭声,回家路上攥着诊断书的手直发抖。妻子躲在厨房抹眼泪,女儿下班回来不敢提"癌症"俩字,全家像被罩在层灰布底下。
但魏根存不想就这么认输。他翻遍抗癌论坛,托北京、上海的朋友打听,最后在病友群里看到条消息:"郑州有个希福中医,好多癌症患者在那儿调养。"2019年9月3日,他揣着病历本坐上去郑州的高铁,推开希福中医的门时,满墙的锦旗差点让他挪不动步——"康复十年""带瘤生存",每面旗子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。
展开剩余63%袁希福院长搭脉时,他直截了当问:"我能活多久?"袁院长没绕弯子:"先喝中药试试,配合着做几次化疗?"就这样,魏根存开始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。头回化疗时,他在病房吐得胆汁都要出来,头发大把掉,连拿水杯的力气都没有。"太遭罪了。"他跟女儿说,"要不咱不做了?"
4次化疗后,魏根存的体重掉了20斤,复查指标却没明显好转。他咬咬牙:"不做了,就喝中药!"从那天起,他每天按时熬药,药罐子从厨房飘到客厅,满屋子都是苦香味儿。妻子变着法儿给他做营养餐,女儿周末从外地赶回来陪他遛弯,连老伴儿都跟着学中医养生知识。
转机出现在2020年秋天。魏根存去医院复查,CT片上的阴影淡了不少,医生盯着片子直乐:"病灶钙化了!"他把片子捧回家,老伴儿举着放大镜看了又看:"钙化就是好了?"医生说,这意味着癌细胞被控制住了。
这六年,魏根存的生活慢慢回到正轨。他开始去公园打太极,跟着社区学书法,去年还在单位老同事聚会上露了手——画了幅"松鹤延年"。2024年8月,他接到希福中医的电话:"魏师傅,邀请您参加第六届抗癌明星交流大会。"
活动当天,他穿着新做的蓝布衫上台发言:"我没读过多少书,就知道生病后有两件事不能丢——一是信大夫,二是信自己。"散会第二天,袁希福院长说要带他去爬泰山,他拍着胸脯应下:"爬!我爬给你们看!"
2025年9月,魏根存的手机里存着好多泰山照片:有他站在"五岳独尊"石碑前的,有和袁院长在十八盘台阶上歇脚的,还有张是他在山顶举着"抗癌六年"小旗子的——风把旗子吹得猎猎响,他的白头发也跟着飘,可嘴角的笑比太阳还亮。
"现在去医院复查,大夫都说我各项指标比正常人还好。"他常跟病友说,"治病就像修房子,手术是拆危墙,中药是砌新砖,再加上家里人搭把手,哪有过不去的坎儿?"
发布于:河南省天盈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