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\"当我说完之后,没一个人敢看我。\" 财政部长贝森特在谈到自己试图拉拢欧洲、制裁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时,愤怒又无奈地说道。这场局面,似乎是美国又一次试图操控全球经济的信号,然而这一次的尝试却未能如愿。
美国的强硬手段:财长放话要加税200%
展开剩余87%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2025年8月15日,特朗普总统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在阿拉斯加举行重要会晤,届时将讨论包括乌克兰危机在内的多项议题。为了在此之前彰显其强硬立场,美国的对俄政策越来越直接,特朗普政府在公开声明中威胁,如果谈判失败,将对俄罗斯及其能源购买国征收高额关税。
作为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掌舵人,贝森特在G7财长会议上迅速提出了这一激进的提案,主张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征收200%的关税。贝森特认为,这一举措不仅能削弱俄罗斯的经济基础,还能够迫使其他国家减少对俄能源的依赖,从而进一步支持美国的对俄政策。他强调:“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,我们必须团结一致,让俄罗斯知道我们有决心。”
然而,这番话一说出口,会议现场却陷入了尴尬的沉默。与会的欧洲代表们低下头开始玩手机,甚至有人故意咳嗽来掩饰不满的氛围。贝森特在会后表示:“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像个傻子。” 他曾以为,作为美国的财政部长,他提出的方案会得到盟友们的支持,但却发现连一个正眼都没有人敢看他。
G7会议冷场:美国的影响力正逐渐下降
贝森特的尴尬并非偶然,而是背后反映了美国在G7中的话语权逐渐削弱的趋势。近年来,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,其他国家对美国的贸易政策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,尤其是美国频繁使用关税作为武器,让许多欧洲国家感到困扰和不安。例如,美国在2025年3月对欧盟、德国和法国的钢铝产品加征25%关税,这一举措直接导致欧盟的巨大损失。
作为反制,欧盟迅速采取了报复措施,对美国的船只、摩托车、波本威士忌等商品加征关税,涉及金额高达80亿欧元。德国总理朔尔茨更是公开表示,美国的关税政策是错误的,欧洲将采取强有力的回应。这种背景下,贝森特再次提出加税200%的提议,无疑是火上浇油,令欧洲国家感到不满。
欧洲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较高,特别是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国,这些国家在2025年初因为乌克兰终止了俄气过境协议,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。美国趁机高价出口液化天然气,已经让欧洲国家感到经济压力倍增。如果再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加税,无疑会加剧这一危机,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。
紧跟美国制裁,欧洲自顾不暇
以斯洛伐克为例,该国在2025年初因乌克兰终止俄气过境协议,面临了15亿欧元的直接经济损失,整个欧洲的损失更高达700亿欧元。为了弥补能源缺口,斯洛伐克不得不从阿塞拜疆等其他国家进口天然气,但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生产成本上升,失业率也随之攀升。
与此同时,美国则在这一过程中大赚特赚。美国凭借其充足的液化天然气资源,向欧洲高价出口,赚取了巨额利润。据统计,2023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总进口量的46%,较2021年增长接近一倍。这种“趁火打劫”的做法,让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大大降低。
因此,欧洲国家深知,继续紧随美国的脚步,只会让本已艰难的经济局势更加雪上加霜。对于贝森特提出的加税200%提案,欧洲各国选择了沉默,这不仅是对美国政策的不满,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。
美国的策略面临反思:损人不利己
面对盟友的冷遇,贝森特无奈地意识到,自己的策略似乎并未得到广泛支持。事实上,这一加税提议不仅遭遇了欧洲的反对,连美国国内也有许多不同的声音。商界担心这一举措会引发全球能源市场的动荡,最终影响美国本国企业的利益。而美国国会的部分议员则指出,这样的单边制裁行动可能违反国际法,且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。
与美国的强硬立场相比,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态度显得理性且务实。中国外交部在回应中美关税问题时明确表示,希望美方在平等、尊重、互惠的基础上寻求积极成果,反对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、工具化。这一立场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了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形象。
结语:美国霸权的衰落
这场G7会议上的冷场,不仅暴露了美国与盟友之间的分歧,也向世界展示了美国霸权的逐渐衰退。在全球化的时代,任何国家都无法单打独斗,只有通过合作和协商才能实现共同发展。如果美国继续一意孤行,其结果将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,反而可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盈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